浅析战略转型对设计企业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要求
时间:2021-01-27
来源:《商场现代化》
摘 要:面对复杂严峻的市场形势,设计企业纷纷谋划实施战略转型,发展总承包业务、国际业务和多元化业务,本文简要分析了国际和大型总承包业务的主要风险,并探讨了如何调整项目管理组织模式,以提升对上述风险的管控能力,进而适应企业的战略转型。
关键词:战略转型;项目管理;组织模式
一、企业战略与职能设置和组织结构的关系
企业战略是一个战略体系,包括企业(发展)战略、竞争战略、职能战略等。企业战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应该做什么业务和怎样做这些业务,据此可分为成长型战略、稳定型战略、紧缩型战略和混合型战略。竞争战略又称为业务层次战略或 SBU(Strategic Business Unit,战略业务单元)战略,是在企业总体战略的框架下,指导和管理如何在给定的产品 / 市场上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化战略是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职能战略又称职能支持战略,是按照总体战略或业务战略对企业内各方面职能活动进行的谋划,使企业战略和竞争战略明朗化、具体化,与企业战略、竞争战略相辅相成,其重点是使企业资源的利用最大化。职能战略可看作是按职能分解的竞争战略,是企业战略、竞争战略与实现战略目标之间的一座桥梁,一般分为营销战略、人力资源战略、财务战略、生产战略、研究与开发战略、品牌战略等。
组织承载战略执行。为保证战略有效执行,就需要一个具有执行力的组织。适合某一企业的最佳的组织结构形式,依赖于它所面临的特定情况。由于战略任务的内容不同,执行任务的组织形态也不同。企业战略决定业务关系,业务关系决定组织结构,因此,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与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业务关系相适应,与企业战略相配合,而保证执行力、保证效率则是建立组织的基本原则。
二、国际业务和大型总承包业务的主要风险
对于设计企业而言,相比常规设计项目,总承包项目在项目范围和管理幅度、合同模式和合同责任、效益利润来源、项目管理主体、干系人复杂程度等方面均差异巨大。在 EPC 项目建设模式中,承包商承担了绝大部分的项目建设期风险,属于风险较高的项目建设模式。而由设计企业牵头开展总承包业务,虽有系统集成优势,但也存在不少劣势,例如:设计产业链较短,成本占比较低,成本腾挪空间有限;属轻资产企业,融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现场管理能力不足等。
而国际总承包项目由于其工期较长 (可从 1 年到 5 年 -6年)、规模较大(可由几千万到几十亿美元),一般都要求承包商提供相当于合同总额 10%-30%不可撤销的履约担保。尽管“走出去”承担总承包项目的中国设计企业多为业绩相对突出、规模较大的企业,但是面对国际项目跨国经营的现实(国际商务、国际市场、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国际法律体系、签证和工作许可等)和总承包项目对设计、采购、施工、调试、运行、维护等资源整合的要求(国际标准、人力资源局限、跨国生产组织、属地化实施等),设计企业在执行国际 EPC 项目的过程中还是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三、项目管理组织模式概述
项目管理组织模式会影响资源的可用性和项目的执行方式。组织结构的类型主要包括职能型、项目型及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各种矩阵型结构。
1.职能型项目管理组织模式
典型的职能型组织是一种层级结构,每位员工都有一位明确的上级。人员按专业分组,各专业还可以进一步分成更小的职能部门。在职能型组织中,每个部门相互独立地开展各自的项目工作,跨部门的协调在各部门负责人之间进行,没有专职的项目经理。
2.矩阵型项目管理组织模式
矩阵型组织兼具职能型组织和项目型组织的特征。根据职能经理和项目经理之间的权力和影响力的相对程度,矩阵型组织可分为弱矩阵、平衡矩阵和强矩阵。弱矩阵型组织保留了职能型组织的大部分特征,其项目经理的角色更像协调员或联络员;强矩阵型组织则具有项目型组织的许多特征,拥有掌握较大职权的全职项目经理和全职项目行政人员;平衡矩阵型组织虽然承认全职项目经理的必要性,但并未授权其全权管理项目和项目资金。
3.项目型项目管理组织模式
与职能型组织相对的是项目型组织。在项目型组织中,团队成员通常集中办公,组织的大部分资源都用于项目工作,项目经理拥有很大的
免责声明:
1、PMO评论发布的所有资讯与文章是出于为业界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浏览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所有。如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敬请谅解!
-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