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研项目管理一直是国家的重中之重,关系着国家财政支出的效益和效果,财政部颁布了关于绩效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对重大项目试点抽查。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对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改进的探讨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不足,对改进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是提高绩效管理意识;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建设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信息平台。
关键词: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改进
一、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背景
我国在2005年由财政部颁布了《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财预〔2005〕86号),从此对预算项目支出的绩效管理有了规范指引,使绩效评价的构建有了良好的基础。此后,财政部陆续在2009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别颁布了关于绩效管理的文件。在2015年连续颁布了两个办法,即《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财预〔2015〕22号)和《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财预〔2015〕88号);在2016年对军工项目颁布了《关于试行军工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财防便函〔2016〕119号);2017年颁布了《中央部门预算管理工作考核评比办法》(财预〔2017〕61号)。目前,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主要以财政部颁布的相关文件为主导,财政部门的绩效评价贯穿于所有的项目资金,并要求对重大专项项目必须进行绩效评价。
国外对政府以及军方绩效评价的应用较早也较成熟,美国联邦政府于1842年开始对政府公务员进行绩效考核。我国对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管理实践起步较晚,近年来正在不断探索科研项目绩效管理的应用。随着对科研项目绩效管理实践的增加,对科研项目绩效管理信息的不断积累,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管理的建立健全也将逐渐完善。
二、我国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不足
我国大部分科学事业单位没有构建完善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使得我国的科研项目管理水平相对偏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一些单位认为绩效评价增加了工作量,项目承担单位、科研项目负责人认为科研任务都有相关部门、相关文件的管理和规定,绩效评价约束了对科研项目的自主管理。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项目负责人比较认同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其直接关系自身的福利待遇,相对于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的认识来说认识不统一,认识程度不高。一方面,因为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是在财政部主导下开展,需要科研单位与日常项目管理工作相结合;另一方面,从财政部门对评价结果的应用来看,限于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限制,目前绩效评价多是要求科研项目管理部门自评或是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价。作为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只是做到按照财政部门的工作要求完成项目绩效评价,难以认真领会财政部门的体系指标进行项目绩效评价,真正与项目的日常管理融合起来。在实际工作中,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更注重项目立项和验收,仅仅把项目绩效评价作为一项任务完成,对项目绩效评价的重视不足。
(二)尚未建立全过程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在学术界已然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由于我国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起步较晚,虽然绩效考核和预算管理的融合已得到国家的重视和运用,但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处于试用阶段,设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仍不能准确反映特定项目的绩效特征,很难对科研项目绩效做出准确度量。各个行业科研项目日常管理都有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和要求,科研单位项目管理在项目分类的基础上,对符合要求的纳入财政部项目库,设定绩效目标、编制资金预算、进行过程监控,最后对项目进行检查验收。目前,虽然财政部对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前瞻性,在重大项目中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并进行中期绩效评价试点。但是,由于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在行业层面、部门层面上属于事后静态评价,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执行全过程的动态评价在制度上、技术上,缺乏有效可行的顶层设计,还不能真正发挥绩效评价的导向功能,仅仅是事后评价,没有深入到科研项目日常管理的全过程中,仍未建立与项目预算、项目管理相结合的全面的、动态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
(三)绩效评价结果的分析利用不够
第一,我国的科研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对技术成果转化和技术开发的认定和评价体系忽略了“市场价值”,取得的好多科研成果缺乏应用价值,核心关键技术没有取得突破,攻关方向偏差,技术空心化问题突出。第二,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结果都是在项目完成之后,较少关注项目执行的过程,注重对科研项目产出和结果的关注,忽视了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过程中提出的建设性和有效性的意见,也不能促进科研项目的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流于形式。第三,科研活动是一种创新性活动,一些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周期较长,用现在的绩效指标去衡量,会产生局限或偏差。第四,科研成果的形式多种多样,科研单位的研发会有很大跨度,尤其是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形成军民融合格局,需要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发挥拉动作用,现在科研单位军民融合项目立项的越来越多,对其绩效评价的应用分析,还需进一步加强。第五,不同科研成果的价值判断、可持续发展、特有的创造性,需要有科学的依据,在衡量上需要统一的量化标准,将科研项目分类管理,建立有效绩效评价结果具体的应用机制,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
三、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绩效管理思想意识
个人绩效水平决定着部门的绩效水平,部门绩效水平又决定着企业的绩效水平。为了提升科研单位绩效评价水平,首先要进行绩效管理意识的培养,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培训,设立可行的绩效考核目标,落实责任,让所有的职工认识到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对项目成员实行激励机制,提高人员待遇,通过引进人才、薪酬激励来加强团队建设,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
反之,企业的绩效水平制约着部门绩效水平,部门绩效水平也制约着个人绩效水平。为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进行顶层设计,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判断功能、预测功能、战略传达管理功能和导向功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人员之间、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提升单位的监管作用。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绩效评价工作方案,明确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使绩效评价体系科学化,保证绩效评价体系的操作性,这一体系应包括:绩效目标,资金分配落实办法,组织实施,项目产出、项目效益。绩效目标是开展绩效评价的重要基础和依据,目标要明确可行,合理合规;资金要落实到位,按进度完成;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制度,监管有效;项目实际产出与项目目标的完成情况;项目效益的社会性、经济性、可持续性和科技成果转化。在体系建立和应用过程中,单位结合实际,协同合作,为实现战略目标,有效利用有形和无形资源,分析各个指标的因果关系,同时,还应全面参考同行业、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进行调研、测算、分析、评价,不断修订与完善单位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三)建设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信息平台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科研单位大多只负责科研项目的完成或者是针对产品和商品的技术攻关项目研发。从长远看,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运用就是要对科研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对科研成果进行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绩效评价结果数据库可以推动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多次利用,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完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可为项目绩效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信息支持、加强资金监控,有了此平台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情况及效益的考评可进行持续性管理和跟踪,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升,使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建立科学、规范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是需要不断实践完善的过程,需要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在不断摸索、积极探索中逐步成熟。
参考文献
[1]张玉臣,王兆欢.公共科研项目的基本追求及绩效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1).
[2]彭志芳,刘庆华,王英,尚会君,王琨,张瑞琛.科研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优化研究[J].中国财政,2018(18).
[3]张腾,王莹,林玲,陆学文,周娜,郭媛嫣,沈建新.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2(5).
作者:王琳玲(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65)
本文2019年发表于《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