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O基于OKR价值交付的敏捷实践 | 敏捷开发
时间:2023-10-13
来源:亮不亮不不
三、OKR只是工具
第三个坑是度量的坑,千万不要把OKR当做KPI来用,OKR只是一个带有优秀方法论的工具。如果当做KPI,OKR就会失去活力。有些度量指标可以写入到KPI,有些度量指标只能当做过程参考的依据,来看趋势的。比如研发效能、经营人效等。请思考下面这个案例:业务价值达成是否数据指标一定达成呢,KPI该如何设定呢?
唐僧师徒取得真经后,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有一段对话。佛祖问,这个取经的项目团队取经路上遇到了多少磨难啊?观音菩萨掐指算了算回答说80难。佛主说,那不行,我们要九九归真,再给唐僧送1个大礼包。真是应了一句话,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可见业务价值达成了,数据指标可能并未能达成。
可见,数据指标并不能完全描述业务价值,数据指标所描述的业务价值,未必是真正的业务价值。好比说大象,一提到大象大家脑海里会立刻显现大象的样子来,但如果要用3个关键指标来定义大象,相信很难通过几个纬度和数字来表达出什么是大象。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佛祖说不可说不可说,也就是这个道理。
回顾总结
一、用丰富的工具和活动来推动
业务价值是业务要实现的目标,是基于使命、愿景和价值观所要到达的一个地方,是一种状态和结果,也是相对静态的,是制定KPI的源头。数据指标则是对这个状态和结果片面的、局部的数字化描述和定义。PMO如何解决业务价值和数据指标不匹配的情况呢?如何让数据指标更好地服务于业务价值呢?答案是:把OKR工具、精益价值交付、敏捷框架结合起来,形成一系列的活动。
首先是从价值出发设定OKR,这个是使命愿景到年度战略OKR、季度战术OKR制定的一个过程,最终形成了项目大图。
其次是对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寻找用户最底层的需求,以及最短的用户路径,来规划和指导行为路径,形成了敏捷活动做所用到的需求,并丰富敏捷活动。
再次是敏捷活动,在敏捷的各个活动中,围绕OKR来做活动的改变和优化,聚焦于用户价值,通过高效的过程协同,做到持续的用户价值交付。
最后,通过数据驱动,做周、月、季度、半年度和年度的复盘回顾,来不断调整和修改我们的OKR,以及关联的key action和需求,让我们在创新业务中不断地试错,小步快跑,实现业务价值并赢得市场。
二、用“三个持续”的思想持续武装
做到了以上还不够,只是完成了“术”的层面,需要用如下的“三个持续”来武装自己和团队,活学活用穿插在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第一是持续交付。OKR是敏捷活动的长期价值指引,敏捷活动要做修改和优化,以便于更好地把OKR融入其中。还要建立基于OKR的项目团队和业务团队,以及子项目和特性团队,让敏捷活动中的目标更聚焦,团队活动更专注和高效。在敏捷活动中,把迭代也是使用OKR轻量级的管理起来,制定每次迭代的目标O,让需求聚焦而且和OKR的目标树关联起来。
第二是持续审视。数据指标不能真实地反映出业务价值,数据指标只是业务价值达成后的结果呈现。当佛祖面对业务价值都感慨不可说不可说,所以还要设定健康指标来辅助度量,避免唯核心指标论,要让业务价值能够真正的达成。
第三是持续优化。所有的OKR活动和敏捷活动都要不断的迭代,不断的优化,所有的活动本身和活动目标都应该为价值工作,拒绝无价值和低价值的瞎忙碌。如果在建立机制的过程中有迷茫,不妨重新打开在制定年度战略ORK时候所设定的5个价值,从心出发,回归初心。
本文作者彭鑫,花名公亮,前阿里巴巴高级项目管理专家和技术专家。自2013年在阿里巴巴先后从事研发管理和项目管理工作,组织过多地大规模研发项目的管理、业务线敏捷研发转型、组织级规模化敏捷的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工作,以及如2018年双11在内的多个集团战役项目管理。
免责声明:
1、PMO评论发布的所有资讯与文章是出于为业界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浏览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所有。如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敬请谅解!
-
延伸阅读:
-